(资料图片)
中新网青海新闻8月29日电(苏烨昕)近年来,大通县持续深化“政银合作”改革,实现银行网点与政务服务窗口“双向赋能”,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、提升政务服务水平,注入更多“政银合作”正能量。
科学选址,以便民利民为宗旨
“政银合作”网点以政务服务、日常生活服务为重点,为群众提供集信息公开、信息查询、生活缴费、居家养老、居民医保等服务于一体的“一站式”服务,充分利用乡镇、村银行服务网点等就近资源组建网格“政银合作”网点,让企业、群众在“家门口”享受方便快捷的政务服务,实现政务服务向乡镇、村延伸,打通政务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目前,全县已打造成功2家银行32个营业网点“金融+政务”便民微服务厅。
统一标准,以硬件配备为保障
大通统一为网点制作标识牌,逐步配备电脑、自助办理终端等设备,通过青海省一体化平台、青松办“手机APP”、24小时自助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模式,建立与网点之间的信息传递,推动政务服务事项“掌上办、指尖办”。同时,安排专员为企业、群众提供全方位、无盲区全程咨询、帮办等服务,方便群众办理业务。
加强培训,以能力建设为基础
大通通过举办“政银合作”业务培训,进一步提升银行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储备和服务群众能力。围绕新设立企业网上申报、企业开办、社保登记等常见业务问题,开展网点人员业务培训,详细讲解业务流程及操作示范,发放《全程电子化登记操作指南》,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帮办代办能力。
为民服务,以群众需求为导向
着眼企业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,推动养老、社保、税务、企业设立等42项高频热点事项“网上办”“就近可办”,依托青海省政务服务网,推动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,提供电子政务外网支撑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支持。将银行网点打造成百姓身边的“政务服务大厅”,实现企业降成本、市场增活力、政府优服务等多方共赢。截至目前,发生查询交易6737笔、转账交易1124笔、存取款交易7155笔、社保缴费68笔、电费缴纳21笔。(完 )
关键词: